博弈与社会

内容简介
  追求幸福是人的天性,但基于个体理性的决策常常与集体理性相冲突,导致所谓“囚徒困境”的出现,不利于所有人的幸福。人类如何走出“囚徒困境”,走向合作共赢?《博弈社会》用博弈论的视角给出了答案。
  《博弈与社会》用通俗的语言,系统地介绍了博弈论的基本方法和核心结论,并应用这些方法和结论深入分析了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和制度(包括文化)。《博弈与社会》特别关注的是人们为什么有不合作行为,什么样的制度和文化有助于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在作者笔下,博弈论不再是个高深的抽象理论,而是变成了一件剖析社会问题及制度的利器,一门让人们生活得更幸福的学问。
  阅读《博弈与社会》,有助于深入理解张维迎教授在产权制度、市场机制、法律、社会规范、政府行为、大学治理等诸多社会问题上的独到观点;也有助于提高读者的合作精神,使读者生活得更幸福、更从容。

作者简介
  张维迎,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经济学教授,北京大学市场与网络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企业家论坛首席经济学家。1959年生于陕西省吴堡县。1982年获西北大学经济学学士学位,1984年获西北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1990年9月入牛津大学读书,1992年获牛津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1994年获牛津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
  2000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2002年当选为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2008年入选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评选的“中国改革30年经济30人”;2011年,因对双轨制价格改革的开创性贡献荣获第四届“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奖”。
  其主要著作包括:《企业的企业家—契约理论》(1995)、《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1996)、《企业理论与中国企业改革》(1999,2006)、《产权、政府与信誉》(2001)、《信息、信任与法律》(2003)、《大学的逻辑》(2004)、《论企业家》(2004再版)、《产权、激励与公司治理》(2005)、《竞争力与企业成长》(2006)、《价格、市场与企业家》(2006)、《中国改革30年》(2008)、《市场的逻辑》(2010,2012)等。另有数十篇中英文学术论文在国内外专业期刊发表。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个体理性与社会最优
第一节 社会的基本问题
第二节 个体理性行为
第三节 社会最优与帕累托标准

第二章 纳什均衡与囚徒困境博弈
第一节 博弈论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囚徒困境博弈
第三节 理性化选择
第四节 纳什均衡与一致预期

第三章 多重均衡与制度和文化
第一节 多重均衡问题
第二节 聚点均衡和均衡选择
第三节 法律和社会规范的协调作用
第四节 路径依赖的困惑

第四章 威胁与承诺
第一节 威胁的可信与不可信
第二节 序贯理性
第三节 承诺行为
第四节 宪政与民主

第五章 讨价还价与耐心
第一节 讨价还价问题
第二节 谈判砝码与谈判能力
第三节 轮流出价与耐心
第四节 谈判中的社会规范

第六章 重复博弈和合作行为
第一节 走出囚徒困境
第二节 合作与惩罚
第三节 大社会中的合作

第七章 不完全信息与声誉
第一节 连锁店悖论
第二节 信息不完全与声誉机制
第三节 声誉模型应用举例
第四节 声誉的积累

第八章 逆向选择与品牌和政府管制
第一节 非对称信息问题及其后果
第二节 非对称信息与品牌价值
第三节 非对称信息与政府管制

第九章 信号传递与社会规范
第一节 信号传递机制
第二节 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种种信号
第三节 社会规范的信号传递作用

第十章 机制设计与收入分配
第一节 机制设计理论
第二节 价格歧视
第三节 拍卖机制设计和公共产品偏好
第四节 平等与效率
第五节 大学教师的选拔机制

第十一章 道德风险与腐败
第一节 从腐败谈起
第二节 委托—代理模型
第三节 激励机制的设计
第四节 政府官员的激励

第十二章 演化博弈与自发秩序
第一节 演化博弈的基本要素
第二节 演化博弈举例
第三节 囚徒困境与合作文化的演进
第四节 自发秩序与产权制度的演化

第十三章 法律与社会规范
第一节 法律的有效性
第二节 法律与社会规范的不同
第三节 法律和社会规范的基本功能
第四节 社会规范的遵守与违反
第五节 社会规范和法律的社会条件

第十四章 制度企业家与儒家社会规范
第一节 制度企业家
第二节 轴心时代的制度企业家
第三节 儒家社会规范

参考文献
人名索引
关键词索引

0 0 投票数
文章评分
订阅评论
提醒
0 评论
内联反馈
查看所有评论
0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请您发表评论x